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公司形成了旗下产业与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现设有农学、水产养殖学、食药用菌、园艺四个系,园艺、农学、水产养殖学三个本科专业。2016年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8年水产养殖学专业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8年农学、水产养殖学招收山东省首批农技推广公费员工;本年度,水产养殖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艺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638太阳集团水产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2020年开始招生。围绕制约我国水产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聚焦特色海洋生物种质性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农科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8人,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8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山东省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农业(贝类)良种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
学位点坚持以员工为本,以培养应用型新农科人才为根本任务,注重员工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关注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能够服务于我国现代水产种业、绿色高效种养及其相关产业体系、经营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及社会发展需求,与相关行业、职业资质有效衔接的新农科复合型应用型即插即用高层次人才。招生两年来,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导学关系良好。
(二)学科专业简介
水产是应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相关学科知识与技术研究水产动植物养殖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科学。本学位点瞄准我省海洋水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需求,以特色海产经济动物育种和高效生态养殖、近海生物资源保护和生境修复以及水产动物常见病害防治为研究特色。主要为农业技术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公司产品目标与基本条件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主要是培养具备水产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能够在水产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
2.掌握本门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全面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相关发展动态。
3.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并能较好地运用英语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水产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位标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必修课程学习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修满规定学位学分≥27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选定学位论文题目,制订论文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并按《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规定通过中期筛选。本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员工的研究成果,具有饱满的工作量,且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实践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学科研究生在读期间原则上应在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水平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或以前两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以前三位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
(三)专业领域
本学位点目前已形成水产养殖学和水产医学两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侧重于特种水产生物繁育、养殖技术以及经济性状形成机制研究。水产医学侧重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机制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行免疫保护评价体系和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发。
(四)团队队伍
本学位点2022年共有专任教师28人,博士比例为96.4%;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8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山东省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农业(贝类)良种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表1 学位点负责人简介
专业 |
水产 |
专任教师数 |
28 |
正高职人数 |
7 |
导师人数 |
14 |
学术带头人 |
王晓通 |
年龄 |
44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
博士 |
学术头衔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
学术带头人简介 |
王晓通,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SCI二区或TOP以上论文30余篇),包含4篇共同第一作者,其中1篇共同第一作者论文在世界著名杂志Nature发表(是文章中两个主要科学问题之一-贝壳形成的负责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育成长牡蛎“三黑”新品系并进行了海区推广养殖,进行了海胆引种驯化和特色鲍鱼新品种培育及杂交育种,优化了单体牡蛎培育工艺,筛选到多个扇贝抗病相关基因,在贝类色素形成的关键亚器官和关键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兼任山东省科协常委、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延边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曾挂职乳山市副市长,发起和促成了中国牡蛎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乳山和乳山牡蛎研究院成立等事宜;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国家级金桥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主编英文论文集2部,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制定了《乳山牡蛎》山东省地方标准;担任烟台市特色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主任、中间球海胆省级良种场首席技术专家。作为主导者之一组织申报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水产)和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点。 |
(五)科学研究
2022年度,学科团队承担新增纵向课题经费728.38万元,新增横向课题经费144.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8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六)教学科研支撑
学位点拥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牡蛎种质创制与高效养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与山东省海马良种繁育及利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一个市级科研平台:烟台市特色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学位点所在学院是烟台市渔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山东省基层渔技推广人员培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00余万元,具备支撑学位点发展的物质基础。
(七)奖助体系
集团建立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制定了《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鲁大校发[2015]2号)、《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奖励办法》(鲁大校发[2014]35号)等系列管理制度。奖学金类别由2013年6类增加到2017年8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年级100%覆盖、二三年级各70%覆盖。助学金标准为900元/月,实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覆盖,每年还投入24万元设置了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
三、公司产品与教学工作
(一)招生选拔
研究生招生采用普通招考方式。所有考生需符合《0638太阳集团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本专业培养规定的报考条件及要求。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为保证生源质量,学位点改革招生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现场咨询、论坛、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学校、学院在考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22年,共录取水产学术型硕士16人。
(二)思政教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加强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梳理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营造无时不思政育人氛围。把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在校学习生活全过程,实现“思想引领”与“全过程”“基因式”融合、全天候延伸。学校领导讲授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和毕业“最后一堂思政课”,厚植爱党爱国爱岗高尚情怀。
搭建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推动研究生实践实训活动多样化实施。抓牢素质维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出台《中共0638太阳集团委员会关于启动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十项重点建设工程,打造三全育人格局,构建 “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建设无人不尽责的全员育人矩阵。围绕学科方向设置党支部,选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选聘研究生导师为党建导师,组织研究生支部案例大赛、红歌赛,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出台《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强化“学术引领+德育指导”相结合,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研究的示范教育作用。
(三)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选修课、补修课等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与持续改进机制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由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导师成立课程小组对教学大纲方案进行讨论,授课采取专题模块,专题与专题之间有机联系,由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授课,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做专题报告,使员工了解学术前沿和行业发展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监管等方面立足于完善研究生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对教学过程实施校院两级督导,对关键环节严格监管。
(四)导师指导
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考核、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对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公司产品计划等负责。
研究生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科研试验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导师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要因材施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五)学术训练
研究生通过直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从事研究生助教等以强化独立科研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学院利用重点学科经费、重点建设项目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以各专业导师组为单位举办学术沙龙,组织研究生参加论坛并做学术报告等,通过多种途径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组织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位点每年统一组织春季和冬季两场校内研究生论坛,并组织专家进行评比打分,效果良好。
(六)学风建设
集团历来重视学风教育规范化建设。2006年出台了《0638太阳集团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鲁大校发[2006]42号),2013年公司又出台了《0638太阳集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鲁大校发[2013]22号)。同时加强政策宣传,严格程序,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修)定,有力促进了学风教育规范化,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七)管理服务
集团修订出台了《0638太阳集团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规定》(鲁大校发[2017]57号)、《0638太阳集团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规定》(鲁大校发[2017]58号)、《0638太阳集团员工申诉处理暂行办法》(鲁大校发[2017]61号)等规章制度,以保障研究生权益。研究生因病可保留一年入学资格,在学期间可以申请休学,可准予结业、肄业,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可提前毕业。员工对学校做出的处分有异议的可以提请申诉。在日常管理中,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与交流,了解研究生各方面权益诉求,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正当权益,助推研究生成长成才。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位点国际交流偏少,国际联合培养局面尚没有打开。因生源原因,总体研究生质量不高,跨专业报考导致的公司产品难度提高,员工专业课基础较差。
针对国际化水平较低问题,学校及学院鼓励团队及老师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针对研究生生源不够好,跨专业员工较多等情况,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另一方面,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补修课程的考核力度,同时对研究生导师提高要求,强化一对一指导,结合课程论文进度,适时给员工进行专业课程的指导和补课。